發布來源 :“二舅”爆紅刷屏的背后:年輕人的精神內耗,只是一場商業營銷? 發布時間 :2022-08-04 03:22
一段不過11分28秒的視頻,卻幾乎在一夜之間傳遍網絡。
B站播放量破2000萬,1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這則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短視頻,就這么火了。
一天內連上十幾個熱搜,數十家媒體爭先恐后地報道。
在熱搜#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下,有這么一條高贊評論:
對于二舅的討論,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表示從二舅莊敬自強的一生中悟出了哲理,得到了治愈;
另一派則認為堅韌沒有錯,但苦難本不應該發生,人也有選擇逃避的權利。
平臺不缺爆款,互聯網也不缺故事,二舅之后,或許還會有三舅、四舅走入我們的視野。當下,二舅帶來的感動和爭議,都來自哪里?最后又會去向何處?這是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商業營銷?最終的獲益者是誰?要解開這些謎題,先從“二舅”這個人聊起。
創作該視頻的UP主名叫“衣戈猜想”,主頁認證為“bilibili知名科普UP主”。衣戈猜想本名唐浩,曾在知名教育機構做過歷史老師。2020年底,他開始發布短視頻,二舅是他創作的第35條視頻。“衣戈猜想”口中的二舅,是“村子里曾經的天才少年”。
聰明,從小考第一,本應一路考學走出鄉村,卻在十幾歲的時候發燒,被隔壁村的醫生打了4針,變成了殘疾。聰明的二舅翻了一年的赤腳醫生手冊,也沒能找到痊愈的辦法。但也是因為聰明,家里來了個木工,二舅看了三天木工干活,就說自己“看會了”。
于是跛腳的二舅成了一名木工,從此承包了全村的木匠活。他不會修的只有智能手機、汽車和電腦,還會自己做二胡釣魚線、做弓毛、抓蛇做琴皮,畢竟,“二舅總有辦法。”
二舅一生未婚,領養了一個叫“寧寧”的女孩。寧寧結婚,二舅掏光了半輩子積蓄給寧寧買房子,卻開心得要死。
攢一輩子棺材本,等到子女婚嫁的時候毫無保留地贈予,這確實是“中國式家長”的真實寫照,即便是面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寧寧,二舅的父親角色也生動且真實。
▌“二舅”為什么能火?
作為一支11分鐘的短視頻,它是成功的。
“可以說是現在浮躁的內容市場上的一束光。人物故事弧線、缺點、閃光點、故事的轉折等要素都有,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直達內心的力量感,特別有后勁。”導演張洋分析道。
“這個內容稀缺且不好復制。其實從呈現方式上講,它就是樸實無華的一個故事,但好故事永遠都是賣方市場。”張洋認為,內容市場的浮躁,在于創作者把大部分精力和聚焦點都放在了如何獲取更多流量,如何快速吸引粉絲上。“就拿抖快來說,算法導致了內容的重復率特別高,大家都在為數據做內容,而沒有為自己的表達做內容。這個視頻的創作者就是勝在了堅持自我表達上。”
整支視頻沒有二舅的口述,也沒有紀錄片常用的保留原場景的聲音和節奏的處理方式,它就是最簡單的畫面配上對應的旁白。旁白的量太滿,所以畫面就要相應讓位,如果又想把文案做滿,又想在畫面里炫技,可能就不會形成這么廣泛的傳播,會變成孤芳自賞的“藝術品”。
年輕人對于鄉土的懷戀,對于時代記憶的共鳴,從二舅身上獲得的鼓舞,都讓這支視頻獲得了短暫的數據巔峰之外的,能被留下的東西。
從“后浪”到“二舅”,近年來,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站)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生產平臺,眾多短視頻作品轟動全網。
“B站可能會倒閉,但永遠不會變質。”這是B站CEO陳睿在2016年對用戶許下的承諾。如今,在面臨巨大的商業壓力下,優質內容和變現的平衡,也成為懸在B站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高層調整,全面加速商業化
在B站做UP主,收益模式究竟分為哪幾塊?
UP主能從B站獲得的收益來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視頻投稿相關,包括打卡挑戰、視頻創作激勵等項目,另一部分與廣告和帶貨推廣相關,包括廣告分成、懸賞帶貨、花火商單等項目,除此之外還有類似打賞形式的粉絲“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B站變更了UP主創作激勵規則,大量UP主在社交平臺反饋稱收入減少,甚至有UP主稱收入最高減少了90%。UP主“樹大師”舉例稱,此前他在B站10萬播放量的視頻最多拿過1600元,但在改版后,新視頻對比同數據的收入降低了40%以上。
近期,B站高層也進行大規模調整。B站副總裁、原運營負責人劉智將負責商業化中臺體系,以及主站商業中心。
根據一季度財報顯示,目前B站的收入分成占整體營收已超過40%,這意味著超過四成的收入最后都要分給UP主。有分析人士稱,雖然代價高昂,但是如果顯著削減這筆支出,會影響B站生態的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B站早在2014年就承諾永遠不加貼片廣告,在此基礎上,B站發展了有自己特色的原生廣告形式,UP主會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到廣告里做特色的定制廣告。多位UP主透露,目前盈利的主要模式就是依靠定制廣告,幾乎不在意B站平臺給自己的收入。
二舅火了,然后呢?有人開始琢磨二舅做直播的可能性。對此,“衣戈猜想”的回應是否定的,他甚至表示,希望熱度快點下去,讓二舅安安靜靜地生活。二舅不會直播的同時,也希望不要有博主來到二舅家門前直播打擾他的生活。
在相對閉塞的農村,對于特殊群體的偏見、戲謔、誤解都是真實存在的,也有人認為,視頻中忽略了二舅面臨的不公,僅僅是在歌頌,歌頌他因為自己樂觀、聰明、手藝好而獲得全村人的喜愛,但沒有過多提及關于二舅被開玩笑叫做“歪子”這件事背后可能的心酸。
比起治愈,更多人認為自己形成了一種自洽,也就是能夠與壓力、負面情緒、生活的不確定性和平共處。
在中國的角落里,有很多像二舅一樣的人,他們可能沒什么文化,不會講大道理,不懂什么人生意義,但卻勤勤懇懇,認真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他們樸素又剽悍的生命力,令人心生敬畏。
人生就像一本書,誰都得翻到最后一頁,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