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來源 :“戶外頂流”精致露營,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發布時間 :2022-05-25 10:19
疫情當下,不能旅游,露營成了愁苦中最值得人們快樂的事。
根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五一假期露營相關產品(住宿、出游)的預訂量是去年的3倍左右;人民日報人民文旅則稱“露營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半個旅游市場”。
露營,成為了假期休閑娛樂高頻詞。
“一地難求”“一營難購”是很多消費者遇到的煩惱。
露營從曾經的小眾愛好,到現在的“戶外頂流”,露營怎么火起來了?
本文簡單分析,精致露營背后隱藏的營銷模式和商業動機。
精致露營風,
為何會在年輕群體中爆火?
持續三年的疫情防控,改變很多人原有的生活習慣:
有些不愛鍛煉的人,開始跟著劉畊宏跳《本草綱目》;
有些不會做飯的人,開始跟著美食作家王剛學做飯;
還有些被憋壞了的旅游愛好者,開始把帳篷搬到了附近公園的草坪之上。
在疫情的沖擊下,以往假期火熱的出境游、跨省游被迫按下“暫停鍵”,且在疫情常態化管理下,長途旅行更是被視為高風險的出行方式。
車程近、風景佳的露營野餐,成為今年五一出游避不開的現象級話題。
在微風拂面中煮杯咖啡,在湖邊烤個羊排,在草地上溜娃成為都市人逃離水泥森林、親近自然的新時尚。
實際上,從2020年開始中國露營市場就出現了井噴現象,這一年也被很多人稱為“露營元年”。
在各社交網絡上關于露營的分享,不少人以“逃離城市生活”“親近自然”等句式來形容露營。
它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引發人們共鳴的戶外項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許是它營造出的“一夜烏托邦”式幸福感。
人們不需要像辭職、出逃那樣拋掉城市生活,就能短暫地忘記原本身上的社會標簽,享受有節制的、更浪漫的自由。
這其中,年輕人的個性需求對露營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刺激和推動作用。
露營相比于酒店住宿,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帶有顯著的儀式感和體驗感,需要滿足現場社交以及網絡社交的需要,從而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據《2021-2022年中國露營經濟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國內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2014年開始到2021年實現了4倍增長,規模從77.1億元猛增至299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到18.6%,市場規模達到354.6億元。
爆火的精致露營,
是真趨勢,還是偽精致?
露營滿足的不僅是人們的旅游需求,從深層次意義上分析,中產階級對“精致生活”的向往,或許更是主因。
廣義上來看,露營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野餐,大家找個野外綠地,搭上帳篷、放上桌椅,一頓飯的功夫事了拂衣去。
第二種是傳統式露營,講究風餐露宿、野外生存,這在國外較為流行,但是對于國人而言,里面的冒險精神仍需培養。
第三種是當下最受熱捧的精致露營,也是目前最為出圈的露營方式。
精致露營是指由運營商提供固定場地及配套設施,安排游客在固定時間入住的“保姆式”露營服務。
相較于其他露營業態,精致露營更追求服務感和體驗感。
運營商一般以方便游客拎包入住為準則,創造“服務到家”的體驗,還會提供“全配套”的露營設施和場地,甚至專車接送、包吃包住。帳篷、天幕、撈魚、篝火、火鍋、小燒烤,一切的安排妥妥當當,很像是“升級版農家樂”。
攜程數據顯示,“賞花+露營”“房車+露營”“露天音樂會+露營”“旅拍+露營”等眾多特色精致露營產品都在受游客追捧。
精致露營的花費不低,人均消費動輒數百至上千元。
但還都在中產階層消費能力的范圍之內,因此價格根本無法擋住其爆火的步伐。
其實也有人并不是很看好精致露營的發展,他們覺得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并不是為了“露營”,而是為了在“精致”的戶外產品中擺拍。
比方說,精致露營的大軍中有很多追求名牌產品的“裝備黨”,他們總是在產品的選擇上暗自較勁,然后借著有氛圍感的照片去展示自己的財力。
不僅如此,幾千塊一個的水杯、幾百到幾千不等的氛圍煤油燈、一體式便攜折疊卡式爐...
這些都是“裝備黨”眼中的標配,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