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典視覺-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方案解決專家
14
2015.081.1 基于網頁設計中藝術色彩方面的創新方法隨著網頁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色彩作為設計過程中的主要元素,給人更加直觀的印象和感受,易于影響到人們的情緒和心情。那么在設計中運用不同的色彩往往更能凸顯出藝術的沖擊力,給人更為新穎的感覺,因此,關于在色彩方面的加工與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兩種表現形式是選用的自由化模式和色彩的簡約模式。前者傾向于對色彩的集中度突顯、自由化組合,使得網頁的個性特征得以體現,讓網頁風格不同于常見的形式,以恰當的色彩組合設計,給不同的客戶帶來有益的影響。需要注意的是,設計者在藝術色彩的設計與選用的過程中,要以訪問者的角度給予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情緒變化融入,進而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后者則強調在色彩選用和設計的過程中遵循簡約的風格,讓網頁設計效果讓人看起來更加舒服、美觀。尤其在近年來的網頁藝術設計發展當中,這項創新理念的發揮已經逐漸成為眾多設計者首選的方式,其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很多繁雜藝術設計無法體現的樸素、極簡風格,讓設計者擬定的主題更加清晰和顯著。例如:在網頁設計中,如何合理搭配與運用色彩,使其與藝術動態網頁文字相呼應和匹配,為訪問者呈現出更有層次感和對比效果的變化,將設計者想要表達的心理感受體現出來。如圖所示的操作界面中,為了匹配“2004高雄表演藝術”中心主題,設計者需使用100%純度的黑色作為主色彩,以達到形成和背景巨大反差的目的,同時在底色方面以透明灰色鏤空形式來表現“mityhaircutsdesign”等字體,更具吸引力,呈現出動態變化的特征。
1.2 保證留白的合理性在網頁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很多設計者認為要充分利用每一塊空間位置,才能呈現出最佳的效果。事實上并非如此,優秀新穎的網頁設計不必非要利用到每一個位置,適當的留白處理更能為訪問者留下好的印象和感受。留白旨在突顯出藝術作品中虛實結合、相得益彰的良好成效,它的科學合理性設計,不僅能在視覺呈現方面顯得平衡感十足,保持動靜結合、虛實相應的觀感體驗,而且簡潔、合理的內容分布,則有效提高了訪問者的效率,有助于相關工作處理獲得便捷,進而無形中促使更多的訪問者加以瀏覽和關注,增強整體的網頁設計效果。此外,將Flash動畫運用到網頁設計當中,突顯出一些廣告等信息的新穎性,增強吸引效果,借助Flash自身的動畫特效優勢和特點,表現出設計者寄予的思想和感情,像網頁中諸如旗幟與按鈕類型的廣告設計,均能夠利用Flash的動畫效果來呈現。
2總結
總之,由于網絡媒體在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網站建設中極為關鍵的環節,網頁藝術設計顯然至關重要。而創新理念的不斷推廣,要求網頁設計者應該將設計技術和藝術元素有效融合到一起,從網頁的藝術設計的基本內容擴展、新穎元素引入、設計方法的調整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與改革,將網頁設計的價值上升到藝術魅力的高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網頁設計中藝術創新水平的提高。
...
07
2015.07我想最近幾天,你應該也被Windows 10給刷屏了。升級還是不升級,這是一個問題。但不論你是XP死忠,還是Win7鐵粉,你必須承認以隔代產品靠譜而著稱的微軟這次發布的Win10可圈可點。從現在微軟將停止進行大版本更新的方式,而是采用頻繁更新迭代(也許幾天就要升級一次)來不斷應對新的需求,添加新的功能。(從需求的角度上是不錯,但是從微軟更新系統的尿性來看,關電腦這件事會更加令人煩躁)
毫無疑問,Windows 10更加強大了,不過這事兒和Mac OS X還多少有點關系。80年代那段關于圖形界面的爭端早已遠去,Macintosh 的傳奇,Windows 95的逆襲也只是如煙往事,但是 Mac OS X 絕對可以稱之為現代Windows系統(XP、Vista、7、8等)的宿敵。至少從設計上,它當之無愧。
如果你曾看過諸如《設計與認知》這類關乎設計基本規律和規則的書的話,你會發現Mac OS X 這個系統在近15年來,幾乎是GUI設計最典型也是最優秀的范本——它兼顧了易用和美觀。如果你仔細觀察Windows從XP一路到10的進化軌跡,你會發現微軟的確是個好學生。
好吧,有點扯遠了。這一次的Windows 10同樣借鑒了不少Mac的特性,比如任務管理機制(Win8的任務管理慘如車禍現場),加上回歸并優化后的開始按鈕和精心琢磨調校過的新特性,這套系統絕對值得升級來一發。
和Mac一樣,優秀的系統總會對設計有著這樣那樣的影響。即使是市場份額令人不忍卒睹的Windows Phone都一定程度地影響了移動端UI設計的風尚,Windows 10 又會怎樣影響到未來的網頁設計呢?
微軟錯過了上一次移動端革命,拖沓的Windows Phone 雖然還占據著第三的位置,僅次于Android和iOS,但是市場份額目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盡管WP還有不少擁簇,借力現代主義的設計風也可圈可點,怎奈收購Nokia移動部門并無裨益,用戶數量也未見增長。好在新的Windows 10 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桌面系統,它是一個"響應式"的操作系統,它將橫跨桌面、平板和手機系統,微軟將會讓它運行在許多高端的硬件之上,同時你還會在大量的消費級電腦、平板和手機上看到它。如果你曾關注過來自深圳的白牌平板,也就是所謂"寨板",那種貼著地板的價格和可堪一用的性能,會讓你意識到當前數碼產品的價格之低廉,以及Windows 8/10 的系統性能門檻之低。
平臺的普及和延展自然而然會影響到網頁設計。將來你需要為更多的尺寸、更多的平臺化的設計方案而費心。也許Windows 會給你一個不錯的全平臺適配方案呢。如果說Windows 新設備的普遍讓設計師面臨更復雜更多變的響應式設計是一種缺陷的話,那么這些低廉的 Windows 設備作為設計師工具而存在,則是不折不扣的優勢。幾百塊錢、用著凌動CPU的的Windows 平板已經可以開著PS,流暢地處理一些日常的設計工作了,可以在低特效模式下流暢地打英雄聯盟,更不用說寫代碼,調Bug這樣的工作了。而今年開始普及的Core M CPU 擁有著不弱于低電壓 i5 處理器的性能和不輸于凌動CPU的續航,再加上下探到2000元段位的電腦/平板的價格,我想你應該清楚這在中國這塊追求性價比的熱土之上意味著什么。之前略顯尷尬的 Atom+eMMC+ 2GB 內存的方案正在進化為Core M+SSD+4GB 內存的配置方案,網頁設計師的高性價比新工具已經不遠了。
Siri 為語音搜索和人工智能開創的新局面,在Cortana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款和開始菜單集成到一起的全新個人助理入口并不弱于Siri。
網上瘋傳的那個黑安吉星的視頻的確令人莞爾,但是語音識別、輸入、交互的發展還是非常迅速的。目前Cortana 服務已經覆蓋了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接下來還會攻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印度。
相比于iOS上的Siri,集成在Windows 10 最顯眼位置的Cortana 在交互上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不同于長時間的文檔輸入,我們在進行日常搜索和操作的時候,多是基于短語和詞匯,比如我們搜索"網頁設計 博客"這樣的東西,而當我們同Cortana這樣的工具交流的時候,會說"Cortana,在哪里可以找到好的網頁設計博客?"
"OK Google Now"、"Hey,Siri"和"Hello Moto"都未曾大規模流行似乎和移動端的使用習慣有關,那桌面的Cortana呢?它似乎有打開局面的可能性。SEO和內容營銷似乎已經逐漸遠離關鍵詞,但是自然語音模式的到來會讓高品質內容搜索和自然語言搜索逐步占領網絡搜索的市場份額,在未來的幾年,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足夠方便的操作和無比明顯的接口以及顯著的工具屬性,是Cortana成為搜索與交互新貴的基石。
影響Windows生命力的兩個主要因素分別是預算和被廣泛需求的應用(典型的就是企業和商務應用,諸如Office,以及游戲)。
和當初的Windows 8一樣,現在的Windows 10面臨著缺乏提升其可用性的大量的第三方插件的狀況,并且效仿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的微軟軟件商店目前還相當缺乏應用、音樂、電影等內容,嚴重欠缺。最大的問題是,諸如Affinity Suite、Sketch 3 和Sublime Text(自己裝還是有的)這樣的高品質應用什么時候會出現在Windows平臺上。
好消息是,微軟的快速迭代會使得Windows 10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拓展性得到提升,優質的平臺會吸引軟件廠商和開發者為之軟件研發插件。
蘋果高品質要求下,其終端產品面臨著必然的孤軍奮戰,微軟和硬件廠商的關系使得Windows的市場份額近乎堅不可摧,這也使得Windows 10 幾乎已經確定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平臺。市場競爭會帶來創新,收益者不僅僅是普通用戶,身為網頁設計師的你也肯定會從中受益的。每一個優秀的Windows 版本的出現,都會帶來一波優質的軟件,而體驗更優、性能更強的Windows 10 沒有理由讓開發者望而卻步。相比于 Windows 8 模棱兩可拖泥帶水的界面設計,Windows 10更加爽利統一,我們甚至可以預見到將會有一系列充滿Metro風的Windows 平臺獨占的優秀工具。Mac OS X 孕育了Sketch ,Windows 10 上有何嘗不能誕生一個獨有的Draft呢?
為了成為更優秀、更統一的開發平臺,Windows 10的許多特性堪稱史無前例。作為網頁設計師的標配,火狐和谷歌瀏覽器幾乎是每個前端和設計師的電腦里面都有的瀏覽器,至少有其中之一。被寄予厚望的 Windows 10 內置的EDGE瀏覽器不再延續IE的封閉尿性,它會最大限度地支持來自谷歌瀏覽器的插件體系,連API都盡量一致,這不僅極大地方便了用戶,也讓插件開發者稍加調整,甚至不用調整就可以讓插件在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中完美運行。接口和體驗的接近,使得網頁的多瀏覽器體驗正在進一步整合與統一。
微軟第一次完全專注于一個操作系統平臺,微軟的Windows 團隊沒有Plan B,沒有隱藏在微軟HQ深處的次世代產品。Windows 10 正如同 17年前的蘋果一樣,開始通過迭代進化來打造一個持續進化發展的操作系統平臺。有意思的是,Mac OS X中的X并非字母,而是羅馬數字中的10,兩大公司在操作系統上的默契似乎預示著一個有趣的未來。
當然,OS X并非孤立的案例,Adobe 公司所打造的創意云,也就是Adobe CC 套裝也是沿用著同樣的思路:唯一名稱,持續迭代。
在新CEO Nadella 和執行副總裁Terry Myerson 的眼里,Windows 10 不僅是目前唯一的Windows,它也將會是"最后一個Windows"!看起來,Windows 10 更像是Windows 8 的最終完善版,但是全新的團隊和截然不同的研發方向使得看似相似的兩個系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他們力圖讓Windows 10 成為一項"服務",而非某個純粹的、單一的操作系統。之前Windows系統中的大版本更新也將被頻繁快速的小迭代所取代,版本之間的巨大鴻溝將會被這些靈巧快速的更迭所填平。
對于網頁設計師而言,平臺的穩定迭代意味著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標準化。設計網頁和產品時為傳統瀏覽器和老版本瀏覽器妥協這種事情不再會大規模發生(狗X的IE6!),新的前端技術會在更迭中得到持續的發展和支持。加上Edge向谷歌瀏覽器靠攏,多個瀏覽器實現統一體驗,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這多美好啊!多平臺兼容、多尺寸響應、跨瀏覽器體驗都將在未來的升級迭代中,逐步彌合。
Windows 8 時代挖下的坑,Windows 10 終于忍著痛逐個給填上了。落后對手若干年的移動端體驗被補上了,體驗足夠優秀的觸摸屏體驗也有了,功能完備支持優秀的響應式操作系統讓人浮想聯翩,這些優秀的特性讓人忍不住贊嘆"Win10是個好同志!"
最后忍不住再補一刀,微軟的隔代跪魔咒真是毀人不倦,倒霉催的Me、Vista和8簡直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是不是正是因此微軟打算讓Windows 10這個"版本"長久地存在下去呢?也許是吧,這真是一個蠢萌而有效的方案呢。1
...11
2015.08創業界流行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其實這句話我覺得放在設計界等很多其他地方都適用,比如在設計界,我們可以說,"如果你把握住了設計風潮的脈搏,你很快就會飛躍成設計先驅。"但是潮流這個東西就好像真愛一樣,人人都說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最適合的TA在等著你,但是你窮其一生尋尋覓覓上下而求索,卻往往空手而歸。又或者給你找到了那個TA,卻發覺TA已經成為別人的新郎/娘,自己卻只能一邊深夜獨自空垂淚。
其實創業界和設計界的風潮也一樣,你一直想比別人先一步找到未來的流行風潮,期望能率先站在風口上,孰料最終不是走錯了方向和風口出現的地方背道而馳,或者就是慢了別人半拍,最終只能走到風尾巴上面,而且還要是Peter Thiel在他的《從0到1》中提到的長尾理論(冪次法則)的那條長長的尾巴上面,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投入了風口的懷抱。
所以風潮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事物,上帝往往不會輕易的給你暗示。所謂"國之利器,不以示人",如果大家都知道風口在哪里了,那大家一窩蜂的跑過去不就把風口給堵死了,從而也就無風口可言了。
但是,今天我就自動請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用本人尚算深厚的設計背景以及對這幾年設計風向的觀察,跟大家提提我對未來網頁設計風潮的風口的猜想。如果大家覺得說的還算有點道理的,有錢的捧個錢場給個打賞,沒錢的捧個人場評論轉發來聲吶喊。當然,如果大家覺得這是一派胡言的話,那也就只能請你趕快離場,等下一篇文章上來再請你來好好捧場。
先上圖:
上圖是否非常熟悉呢?當然了,這不就是我們今天打開電腦天天在做的事情嘛。比如工作累了到 www.uisdc.com上面去看個文章,發覺文章太多了難以選擇,所以就把鼠標挪到右邊點擊按住往下拉,或者用滑輪往下滾,看下下面還有些什么出類拔萃的文章,找到了再點擊進去查看。
但是你要知道現在已經是移動互聯的年代,移動設備占據了用戶大量的網上瀏覽時間,而移動設備的特點是屏幕相對比較小,而控件一般設計的比較大以方便點擊。所以用戶更希望的是能隨心所欲的通過指尖快速的瀏覽到指定的信息,而非通過鼠標慢慢的往下拉,然后找到一行小的可憐的鏈接點進去進行查看。
所以這個時候的設計更多應該是手勢操作優先,讓用戶可以通過手勢快速的定位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況且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越來越急躁和越來越懶,很少人有耐心去一個個條目仔細去查看去找到想要的內容信息。所以他們更希望的是能快速的在簡潔的屏幕上定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如果能不讓自己動手就能自己出現就更好了。
戳這里就是一個簡潔且滾動優先于點擊的例子(動畫圖片太大上傳不了);
而這里就是我們都熟知的泰晤士周刊網絡版,它甚至的是無限循環的去滾動著顯示文章,而不像傳統的PC瀏覽那樣,分成無數個tag和頁面來讓用戶進行點擊選擇。而這,我認為就是這種風潮到來的一種暗示。
雖然我不知道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等什么時候能完全流行起來,但是我相信如果真流行起來的話,它里面的應用肯定是能更好的滾動顯示和通過手勢進行方便的操作的。
正因為現在對頁面進行滑動是如此的簡便和隨心所欲,且當今的智能設備的大小型號琳瑯滿目,所以因為一些內容過長而進行折疊顯示的方式已經過時了 -僅僅將一些關鍵信息顯示給用戶,當需要的時候再去點擊個"+"號什么的進行展開。
同時你也再沒有必要在一篇文章的前面堆積大量的文字內容來讓用戶知道你下面將要描述的是什么內容,因為用戶很容易就能通過手勢操作滑動到它想要看的內容上面去。
比如你看下人家Medium的做法,點擊一篇文章進去,開門見山的就是一張大圖鋪天蓋地的映入眼簾。用戶只有往下滑動才會出現文章的內容,而用戶如果想快速查看某一個章節,只需要多滑動幾下就到了。
所以取消折疊內容的顯示,這我認為也肯定是將要風靡網頁設計界的風潮之一。
我不知道讀者您算不算是個脾氣比較溫順比較隨和的人,如果你自認為是的話,那么如果因為網絡太慢,本文下面的內容到了現在還沒有完全加載完畢。那么,我相信你肯定會立刻火冒三丈,把網絡提供商的先人都會問候一遍(網絡出問題的時候,我本人往往首先問候的就是網絡供應商,因為人家貪污的話還收了錢干活,而這班人往往是收了錢還不干活)。
在當今這個生活節奏這么快速的年代,什么最貴?時間最貴。每個人都在爭分奪秒的不甘落后的往前狂奔,而因為通過你的應用或者網頁找到一個想要的內容卻要耗掉我好幾十秒的寶貴時間,我能不暴跳如雷立刻拉黑嗎?
所以我們的設計要迎合我們這些暴躁的用戶的需求,在能快速顯示之余,還要能足夠簡潔的將內容顯示出來讓用戶能快速的弄懂這是怎么一回事。
上圖顯示了頁面加載時間和用戶放棄繼續瀏覽的可能性的一個關系,可以看出來,一個頁面如果加載太慢的話,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跟沒有加載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因為他們等不了幾秒就將你的頁面或者應用給關閉掉,刪除拉黑掉了。
簡潔快速的設計應該是讓人能夠快速的打開并能愉悅的開始欣賞里面的內容的,而不是等半天只顯示了一半內容,或者內容顯示出來了卻耗掉用戶半天時間才發現這里面根本沒有我TMD想要的東西。下面就是這兩種設計的一個對比例子,誰更簡單扼要,相信不用我明說了吧。
大家對比下現在很多手機優秀App的設計和其他一些門戶網站的設計,就會為這些網站的設計感覺汗顏。因為那些優秀應用里面的界面超級簡約和漂亮,而之所以做成這么簡約的原因又正是因為需要有好的性能來滿足浮躁的用戶的需求。
現在炙手可熱的扁平化設計其實只是一個開始,其最終的目標瞄準的就是簡潔和實時性。而這,就是我認為的另外一個網頁設計的風潮。
相信大家在欣賞一個朋友通過微信發過來的聲稱有亮點的圖的時候,應該都會嘗試將其進行放大再開始亮點查找。你在Retina屏上面放大還好,但是如果在其他非Retina屏幕上對圖片進行放大,到時你就真的找到亮點了,且找到很多,一個個方塊的格子狀的像素點。旁邊美女一邊走過時瞥見的話還以為你在看什么東西了,竟然還要打馬賽克!立刻投以鄙視的眼光或者一頓拳腳(如果是公交上的話)!怪誰?怪你朋友發給你的是位圖。
而隨著現在Retina屏的流行和現代瀏覽器地矢量圖的支持越來越好,所以一度因實現和支持難度而少人問津的矢量圖相信將會再次回到風口浪尖上,因為如果是矢量圖的話,無論你做多大比例的縮放,它都不會失真。
而其實現在這種風潮已經初露端倪,你看下當今流行的字體圖標和谷歌在大力推的Material Design就可見一斑了。
所以很有可能不久的將來你再打開朋友發給你的圖片找亮點的時候,可以放心的跟自己說:"自從有了矢量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被人打了"。
曾幾何時,動圖曾經到處泛濫,泛濫到在你的網站需要更新的時候都要在上面貼個"網站正在更新"的Flash上去,泛濫到大家都覺得有點噁心了。
但是現在情況有所轉變了,不少的流行因素正在試圖讓動畫上演一出王者歸來的好戲。
扁平化設計的流行:正因為太扁太平太飛機場般的過于單調,動圖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只要你不像以前一樣在你的網站上鋪天蓋地的使用動圖,那么它就能將很多東西融合在一張動圖中來給你扁平略顯單調的頁面帶來不少的活力和視覺沖擊。
移動應用的風靡:移動應用對人們的預期重新進行了定義,它更多是通過動畫來傳遞不同的意義,而我們的網頁設計也很應該開始效仿。
HTML5等新技術的支持: 這些技術讓我們不需要安裝任何插件的情況下就能使用動畫。
所以說GIF動畫將要上演一出王者歸來的好戲。其實在本文你就已經看到了好幾張GIF動畫。有必要相信,動畫將再一次引領大家進入到下一波網頁設計風潮。
另外一個我認為在網絡設計上將會盛行起來的是Web Components組件技術。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網絡實現技術正變得越來越復雜,而可讀性卻又變得越來越差。所以大家都期待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讓設計師們簡單的完成一些如增加個打開Google Analystics的按鈕之類的事情,比如簡單的加一行下面的代碼來達成這個目標:
而這就是Web Components所能做的事情,但是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沒有用它把自己給武裝起來。而現在谷歌Material design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它提供了豐富的動畫和交互方面的組件,用戶只需要如下圖般簡單幾行代碼就能進行使用:
如果一切如我猜想般正常發展下去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我們的2015年下半年將會有更多基于組件的框架浮出水面,比如Bootstrap 4.0?
在當今社交媒體這么盛行的年代,每天都有無數的內容產生,讓人目不暇接。但是很多內容提供商/者卻并不因此而歡喜雀躍。
大家都在用微信,相信大家每天微信上面都有無數的圖片和日日更新的人生新方向的感悟出現在朋友圈里,開始的時候還好奇瞄幾眼,到了后來這些信息越來越多且千篇一律了,就變得視若無睹直接飄過了。同時也很有可能將一些朋友發送的優秀內容都錯過了,比如天地會珠海分舵發送的這篇好文。
怎么回事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內容已經飽和得有點泛濫了。比如你在微博上發個消息,很有可能立刻就會淹沒在信息海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社交網絡將會從此沒落。我這里想表達的是,正是社交網絡所碰到的這種信息泛濫的問題,讓一些看上去陳舊而不起眼的利基市場茂發了生機。比如2014年就有不少如Tim Ferriss等的基于郵件列表的杰出博客開始冒起來,它們提供了優秀的迎合郵件列表樣式博客的設計,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因為它們很清楚的知道,社交媒體泛濫的信息也許會引起讀者的反感而被忽略掉,但是讀者往往還是很樂意去看每一封發送到他們的電子郵箱的郵件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郵件列表為代表的這種瞄準尼基市場的設計,也許將會成為未來的一股風潮,填補社交網絡做不到的那一片空白。
11
2015.08當想起用戶體驗,我們經常會想到一款簡潔、美觀、易用產品的一系列功能,它讓我們的生活更簡單。但其實功能僅僅是產品微小、精細的一部分。針對用戶遇到的問題,產品試圖通過多種方法去解決,功能只是這眾多可想出方法的一小部分。從產品的角度思考,意味著多維度統籌思考解決方案,包括特定用戶的問題、待解決方案、產品目標、產品營收等維度。
用戶體驗的核心不是一系列功能;事實上,它是用戶會為你這款產品買單的原因。Uber用戶體驗的核心理念是任何時候輕松打車(把人帶到城市的每個角落)。例如倒計時功能,能精準的顯示租車何時到達,是擴展用戶打車體驗的合適功能。但不論倒計時功能是否存在,Uber 的產品都能運行。而從另一方面來講,倒計時功能卻不能脫離產品獨立存在(任何時候輕松打車存在一定必然性)。在功能和產品之間,存在一種單向關系:功能依附于產品,不能脫離產品獨立存在。這也是為什么設計師應該先站在產品角度思考的原因。
“從產品角度思考,而不是功能角度。”
產品的核心用戶體驗就是這個產品存在的原因。它要么滿足了用戶需求,要么解決了用戶遇到的問題。從此這個產品變得有意義,并提供給用戶一定的特定價值。與之相反,如果問題本身并不存在,或者說解決方案沒有對這個問題對癥下藥,那這個產品將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沒有用戶使用。同樣這也導致了產品的失敗。對于錯誤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修正;但對于本不存在的問題,除了重新探索發現,我們無路可走。所以,怎樣才能確信知道我們解決了真正的問題?唉,任何人都不會100%確信,但通過觀察和訪談,我們可以大大減少風險。因此,我們需要發現問題,形成用戶真正想要的解決方案。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客戶的工作” – 斯蒂芬.喬布斯
例如,Clay Christensen曾試圖去提升奶昔的銷售量。他試著讓奶昔的味道更甜,提供不同口味,以及小幅度增加杯子尺寸大小。遺憾的是,這些嘗試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直到他開始觀察購買奶昔的顧客。他發現為奶昔買單的顧客,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早晨開車去上班沒那么無聊。奶昔最大的好處,在于它是一種粘稠飲品,且保持粘稠狀態要長于其他飲品,更別提它還填充你的胃。而這恰恰是真正的問題:顧客對它沒有任何想法。最終,Christensen想到了解決方案,讓奶昔更加粘稠,這也導致了奶昔銷售額的上升。
“愛上問題,而非解決方案” — 勞拉·哈維爾?Laura Javier
從產品角度思考,幫助設計師建立成功的產品功能。通過定義產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是在回答 “我們為什么設計這個產品?” 。首先定義目標人群,思考“誰面臨這些問題?”;然后尋找解決方案,思考“我們要如何解決相應的問題?” ,這樣的思路將會指引我們找到全新的產品功能。設立目標,將有助于衡量這個功能是否會成功。
產品變得有意義,在于它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真正解決潛在的問題,這個方案能夠清楚的闡釋出問題將會如何被解決。因此,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實際上定義了產品的核心用戶體驗。具體的產品功能可以支持并且延展產品的體驗,但核心體驗是無法取代的。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可以使產品更加美觀,易用,令人愉悅,確保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但它不能使產品本身更有意義。這就是為什么一個恰當的針對痛點的解決方案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當帶著產品思維時,用戶體驗設計師,首先應該能夠回答以下問題:我們在解決什么樣的問題?(用戶問題);我們為誰而做?(目標用戶);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視角);我們如何做(戰略),我們要實現什么?(目標)。只有這樣,思考我們究竟在做什么才是有意義的(產品功能點)。
產品思維給設計師在為正確的人打造正確的產品功能等方面,帶來了優勢。它有助于設計師整體上理解產品的用戶體驗,而不僅僅是在交互和視覺的細節功能點上鉆牛角尖。同時,它確保設計師解決真正的用戶問題,從而降低做無用功的風險。無論何時我們要開始創建產品功能時,產品思維能夠給出做出正確決定的力量
“創建產品功能很容易,為正確的用戶創建正確的產品功能卻是很大的挑戰”
產品思維確保用戶體驗設計師發現正確的問題,創建正確的功能點,并且能夠與利益相關者更有效的溝通。它有可以讓設計師可以說“不”,并且在添加新功能前會仔細思考再做決定。無論一個產品新功能何時被提出,或是某人有了一個新產品想法,設計師在繪制線框圖或搭構精美布局之前,都需要想明白這些問題:“它是否適合產品?”-“它是否解決真實的用戶問題?”-”用戶是否想要或者有需求?”-“讓我們先想清楚!”這將確保產品的簡潔和有效。
以產品角度思考,確保設計師為正確的人設計正確的產品功能,解決用戶真正的問題。它使設計師做出正確的決策,是打造“用戶所需”的成功產品的基礎。產品思維讓產品管理和體驗設計人員建立卓有成效的合作關系,攜手做出更好的產品。這就是為什么產品思維是用戶體驗設計領域的下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