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有人特意統計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大數據”:總理曾三次提到“互聯網+”,兩處出現“分享經濟”,六處出現“共享”。
不難看出,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一周年后,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共享經濟”,由于具有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的重要影響,也被納入了2016年重點工作中。
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
建設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培育創業服務業,發展天使、創業、產業等投資。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行為。
這恰恰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前天關于“共享經濟”的建議走在了同一個方向上。
他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力和社會財富快速提升,經濟過剩成為全球新問題。
經濟過剩帶來了經濟剩余資源,在企業層面體現為閑置庫存和閑置產能,在個人層面則表現為閑置資金、物品和認知盈余。
分享經濟,恰恰是一種通過大規模盤活經濟剩余而激發經濟效益的經濟形態。
那么,共享經濟到底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補充持續動力帶來多大影響?
騰訊研究院分析了分享經濟帶來的十大新現象。
1. 閑置資金分享,中美發展極不相稱
比如,從規模來看,P2P網絡借貸占據中國分享經濟市場總量的91%,但美國僅為4%。P2P借貸美國兩家公司主導,高度集中,中國有3千多家,相對分散,而且問題多多。
中國P2P借貸公司已經達到3491家。其中,前五家P2P僅占市場份額約20%,市場集中度不高;問題平臺896家,約占總量26%,風險系數增加。
2. 出行領域巨頭壯大之后大規模跨界
出行領域的巨頭主要是滴滴公司。官方資料顯示,在已有市場上,份額達到80%。滴滴圍繞一站式出行平臺,基于現有的業務邏輯和平臺規則逐漸長出一個完整的生態。
在基礎業務線上已經形成了專車、拼車、代駕、試駕、P2P租車等若干業態。
在行業覆蓋上,目前已經衍生出“滴滴+”現象,有打車看房,呼叫醫生上門,與銀行合作推出分期購車服務,滴滴與馬蜂窩合作開發旅游,與入股餓了么開發一鍵叫小龍蝦,與酒店合作增加專車優惠等等,這種全行業覆蓋的態勢,在滴滴開放平臺上,會越來越明顯。
3. 以租代售風頭正健
以長租公寓、創客空間、線上短租平臺的風潮出現,為住宅市場、非住宅存量等各類房地產去庫存提供了有效路徑。
以租代售的三種玩法包括,
(1)短租,以途家網、小豬短租為代表。
(2)長租,以蘑菇公寓、YOU+為代表。
(3)共享辦公,以優客工場、騰訊眾創空間和SOHO3Q為代表。
4. 二手物品電商巨頭伏兵四起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網購市場火爆、電子消費品更新速度加快等因素影響,二手物品交易需求逐漸旺盛,市場空間巨大,但目前尚未形成行業領軍企業。
主要有綜合性二手交易市場,這是BAT的最愛;二手車交易市場,這是準獨角獸扎堆的地方;二手電子回收,有潛力的大生意;二手衣物寄售,照顧懶人的二手生意。
5. 大規模兼職服務,開始從企業流行到個人
傳統威客模式原本是企業享受的專屬“服務。現在新興的是私人服務---個人享受的服務,比如私人助理、私人導游、私人管家、私人醫生、私人看護等等。
這種模式為更多的個人服務者提供了就業機會,使擁有各類技能和興趣及碎片化時間的勞動力資源得到有效解放。
6. 眾包物流將成為電商的標配
眾包物流,以基于LBS的社會化眾包方式,解決傳統配送速度慢,成本高,配送不到家等弊端,打通O2O電商配送的最后一環。
眾包物流總體市場近百億規模,獨角獸開始出現。
比如人人快遞,達達快遞等。當然,O2O電商們也在自建+眾包物流模,比如百度外賣、美團眾包、餓了么蜂鳥、京東眾包等。
7.自媒體內容創業崛起
文字、音頻視頻等自媒體是內容創業的主渠道。內容創業者分布在各個平臺,比如文字自媒體代表平臺包括微信公眾賬號、微博、36Kr、虎嗅網、百度百家等;音視頻主播,代表平臺包括YY秀場主播、酷狗秀場主播,以及蜻蜓FM,喜馬拉雅FM等等。
現在,出現了許多新興自媒體創業平臺。比如視頻自媒體,實現實時在線視頻解說和互動。目前以草根主播為主,未來將逐步形成PGC為主,UGC為補充的運作機制。
8. 網絡教育之異國授課與達人顧問
分享經濟+教育產生了許多新模式。例如遠程外教的實時互動教學——海外兼職外教,利用其閑置時間,通過網絡對于中國學生進行一對一遠程互動授課。
社交+咨詢的私人顧問也在興起。平臺吸納各行各業高質量的行家用戶,例如職場專家、高考狀元、海外名校才子等,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答疑解惑和建議。代表企業在行,自得,榜樣等。
目前該領域平臺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出現大體量企業。
9. 私廚外賣步入大雅之堂
私廚市場主要包括社交飯局的到店服務,私人廚師上門的家政服務拓展,美食寄售的電商服務,私廚外賣的O2O外賣服務四種模式,整體市場處于培育期,尚無巨頭出現。其中以高頻+剛需為主打的私廚外賣服務成為發展的新風向標:
回家吃飯,成立一年多時間,已具備4000多名家廚,用餐用戶超過10萬人;
覓食,推出“紅星午餐”,聚焦于鄰里共享的白領訂單市場;
燒飯飯,從廚師上門服務轉型到外賣服務“味蕾”,將廚師集中于中央廚房,提供外賣服務;
e袋洗,從”小e管家“拓展到了“小e管飯”,將充分整合社區的私廚資源提供外賣服務。
10. 請專家看病不用掛號
不僅醫生可以在空余時間分享基本的問診服務,還可以選擇多點執業或上門服務等新興模式,同時醫院和診所的閑置資源多可以充分利用和流動,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一種是醫生分享閑暇時間,例如春雨醫生從在線問診模式,向線下眾包診所合作模式拓展,打通線上到線下的全流程醫療服務。
另一種是私人醫生上門服務模式。用戶可以基于地理位置,在線預約附近的中醫或預健師上門提供服務。代表企業看中醫,預健科技,國外有medicast。